叶明文:对丽水摄影节的观察

时间:2018-01-19 10:10:52 | 来源:现代摄影网

摄影>作品分享>

丽水摄影节值得点赞的地方:

1 主办方将主要展场布置成标准的展墙,一劳永逸。

2 所有的展览场地里里外外,干净整洁,管理有序。

3 公交和的士免费,方便参观者出行,市民也支持。

展览篇提纲:

1 接地气的展览

2最具有启发性的展览

3 不一定要看得懂的展览

4 让你想做一本书的展览

5因地创新的展览

作品篇提纲:

作品1:再现与表现的界限

作品2:科技正改变摄影的采集方式

作品3:正常眼睛看不到的影像

作品4:科学与高等科学的思考

作品5:需要适度控制的青春

作品6:美丽乡村与山水融合

作品7:好的记录依然耐看

作品8:再见,自行车时代


展览1:接地气的展览

由傅拥军、拉黑策划的展览《让我们从此有关系》,采取工作坊的方式,邀请艺术家在丽水七条小巷,和居民互相沟通进行拍摄,继而扩大为小巷居民参与互动的系列艺术活动项目。这个展览,策划、实施、设计、到陈列,工作量非常庞大,还出了小巷画报,展览从半空、墙上、树上、堂前屋后,全方位立体展示,相当有难度。最终,展览的效果很迷人。


小巷展览的突破性意义在于:拉近了摄影和大众的距离,解决了观看和参与度的问题。对摄影如何走出文艺圈子的观看模式做了一次特别有效的尝试。策展人的创造力,让大街小巷也成为最好的展场。

项目组还通过建立小巷微信群、家庭走访、历史调研等活动,让居民彼此之间有了关系,相互更加熟悉。走在小巷里,处处是影像的气息,温馨祥和,和小巷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是摄影节中最接地气的展览。



展览2:最具有启发性的展览

在丽水美术馆的展场,詹姆斯。雷默策展的《未来何来》,值得摄影师认真品味。27位艺术家的摄影语言独特新颖,似有一股清风拂面之感。更重要的是,摄影师介入的摄影内容,与我们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本土的摄影主流多数是在朴素审美、景观反思、叙事记录、问题意识这些模块中。



先锋觉悟者,正在逐步脱离这样的描写。他们的探索偏向于:影像重构、社会解析、自我分析,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媒介所带来的:有关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

所有上述变化的重点在于影像重构,即由相机媒介本身实现的新语言形式,有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展览中几乎很少装置,都在照片的大小和关系上功夫,反而加强了影像本身的魅力。



展览3:不一定要看得懂的展览

本届丽水摄影节关于超媒介的观念,在邓岩的《如果艺术可以重新再来》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巨大的黑色空间,主要被各种视频发出的图像占据,展览的用心也在于从平面呈现到空间视觉的转换。


真的很难在短时间搞得懂每一个独立视频的含义。我也看不懂,反过来说,一看就懂,那多没意思,而且真正懂的,只有创作者本人或策展人。艺术家是带着一颗天真的心做一件有趣的事。

对于看展来说,只要觉得有意思就行。觉得有意思,很关键。驻留其中,被感染同时思考着,甚至进入他们的语境,接受展览的氛围和艺术气场的加持,挺好。


展览4:让你想做一本书的展览

摄影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挂在墙上、印在书上,但是做版权的图书比较麻烦。做一本手工书,由自己的个性来编辑照片,自己设计、选纸以及制作过程,一定充满乐趣。

释藤策展的《纸上的温度》,很精致,每一个小空间都有独立的设计,清新活泼,小而美,为这个展览点赞。



展览5: 因地创新的展览

范顺赞策展的《高中生的影像力量》,非常擅于根据场地大小和结构,再结合作品特点来编排照片的陈列方式和大小尺度,同时附加的装置设计很精致,既可以放照片又增添展场氛围。


其它展览

印象比较深的展览还有:二个历史文献展王海宝与张争鸣策划的《显影》和王嵬的《京张铁路》、董靓和杨爽策划的《小学生摄影展》、秦伟和高岩的《边界》对话、潘科的《归尘》、安永灿的《对面》、巩志明的《木厝》。

作品1:再现与表现的界限

由韩国策展人金圣勋带来的作品,从反思自然、历史、时空等入手,他们的影像特点很直接:了解世界与自我解析。

十四位摄影师的作品,整体语言有某种相近处,注重微观表现。从细微处获得与庞大结构相一致的影像。摄影师有的从单细胞来求证整体,有的从局部找到完整,有的从肢体获得与自然相应的美学。


金莹洙


金宗炫


朴耿台

作品2:科技正改变摄影的采集方式

回顾相机发展历程,明显的看到每一次技术性革命,总在悄悄改变摄影的采集方式。小相机的发明带来了抓拍和新闻的便捷,数码相机、手机拍摄、无人机拍摄和智能控制都一次次改变着采集方式。智能控制,又可以遥控取景范围和快门。当初法国的杜瓦诺只能躲在暗处悄悄的拍。而今在明处,和你并排也可以悄悄的拍你,关键你还觉察不到。

谭秋民选择宜家商场安放遥控功能的照相机,拍摄到纯自然的日常行为。在过去你拿起相机对准他们,这些正常的行为很难采集到。当然技术性进步也带来了伦理和道德问题。



作品3:正常眼睛看不到的影像

周聪颖做了一件很特别也很有价值的事:盲人的眼睛究竟能感知到什么?以前好像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摄影尝试。这位摄影师很用心,让摄影的触觉可以伸向许多未知的领域。这些图像应该不是PS的,当然我还不清楚。图像到底是如何获得的?




作品4:科学与高等科学的思考

张伟拍摄的《新生命空间》,很容易解读为医患关系或检查过多的问题,这个要看作品中透露的其它信息,然而这点在作品中没有暗示。就像拍摄了一把刀,就表示治安混乱,肯定是不准的。

西医要发展的话必然不断的去更新技术和器械,了解疾病的状况也必然要拿出具体的参数,所以没有好设备是不行的。你去看病,如果不检查就开药,你会放心吗,需要多少项目的检查项目和检验结果的分析,才是医生的水准、判断力和职业操守的问题。


中医通过寸关尺的脉象和舌象等来判断,其理论基础是人的任何疾病都会以某种现象在自身显现出来,所以望、闻、切则可知,不需要设备,就找到自身的病灶,辅以中药调整自己的免疫系统来解决病症。这个在今天看来,还不足以广为接受。因为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贯通古典哲学,静心熄虑,方以载道,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


西医判断病症的方式主要依据检测与扫描图像的结果,然后决定用药或者手术,这个肯定是科学。一旦离开先进仪器检测,如何判断病症呢?问题就在这里。

我想说的是:西医是科学,中医可能是高等科学。生命是交给仪器来诊断,过多地依赖设备;还是交给自身的显象系统来判断,这个值得我们思考。新生命空间用仪器来展示,是否是引入这样一个命题。


作品5:需要适度控制的青春

贾军松选择一条特殊的街区来展开拍摄,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人都需要偶尔纵情放松、满杯畅饮,也需要舒展歌喉、舞步凌乱。这样的行为本无不妥,但是逾越界限之后,身体感觉会更加不适,精神更加疲惫。

贾军松拍摄这些照片,自身也处在危险之中,谁知道失控的青春酒瓶会不会扔向自己。他的照片是深入的现场写真,也是对所有过度放纵的警醒。




作品6:美丽乡村与山水融合

美丽乡村是人人喜欢的,自然、朴实、美好。乡村的房屋与山水融合,乡村的人们没有钢筋水泥的阻断,彼此更加亲密。郑忠民的《乡村空间》通过对乡村公共建筑与自然空间的观察,借此希望未来的乡村建设能:与山水相融,与你我相得。



作品7:好的记录依然耐看

郑刚的《乡村医疗》,在去年的平遥看过,这次新增了一些照片,展览编排更加条理化。关于郑刚的这组作品,策展人黎明写得非常到位:郑刚以自己的观照为建立一份系统的中国乡村医疗影像文献档案不断努力,他一直在继续完善,尽可能完整的再现中国乡村医疗的现状和它正在发生的改变。




作品8:再见,自行车时代

自行车过去是一个时代的主流交通工具,同时也尽情发挥了它的附加功能。曾经,几乎人人会骑行,家家都有。自行车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而今汽车是主流。几年前,自行车在大都市越来越少,近几年共享单车的崛起,是适应短接的需求,其意义和过去的单车大不一样。

摄影师张惠宾的《骑行在田野上》,保留了自行车时代的烙印,让我们眷念美好的过去。




凡注明 “bet28365365备用”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bet28365365备用”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bet28365365备用,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