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中央大学学生木刻运动考察——以《现实版画》和《胜利版画》为中心

近代中国的新兴木刻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与革命美术息息相关,正如艾青所说:中国的木刻从开始至成长,都是受着革命文学之父—鲁迅先生栽培、浇灌与维护的。1942年1月3日,中国木刻研究会在重庆成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师宋步云,学生梅健鹰、罗颂清当选为理事。

未来美术馆的收藏体系

关于南艺美术馆5周年特展及同期开幕的大学美术馆论坛,馆方至今还没有渲染它的意义——虽然在更为长久的未来,它的意义将逐步显现。本次展览也是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一己之力,为官方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做出了一些早该开始的工作。

从“拯救现象”到“拯救艺术” ——论古希腊艺术理论的一条线索

柏拉图早年的“理念说”的最大特点是本质与现象的分离,反映在艺术上就是迷狂的诗歌与摹仿的艺术之间的对立。他晚年对自己“理念说”进行大幅度地修正,陈康先生将其称之为“拯救现象”。这个修正还隐含着一条“拯救艺术”的思想线索。亚里士多德后来以道德哲学的突破,成功地改造了“摹仿说”,并最终形成了西方艺术理论史第一个关于艺术的总体理论。这种成就的取得在相当程度得益于对柏拉图晚年的自我修正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道德哲学的突破。

牛顿的苹果:浙大“艺术与科学”高峰论坛漫议

12月2日到3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联合承办的“艺术与科学”高峰论坛汇聚国内外艺术家、科学家同堂对话,机锋叠出,纵横古今;旁征博引,网罗中外,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融通艺术与科学的时代交响,借浙大艺术沙龙网的观点:“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个端点,一个是自由而规矩无处不在的艺术,一个是严谨却充满激情和梦想的科学,当科学与艺术撞击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周文姬:罗萨琳·克劳斯的哲学艺术批评(下)

摘要: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罗萨琳·克劳斯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出发,结合索绪尔语言学、符号学、精神分析等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进行哲学艺术批评。到此,格子完全向我们敞开了她自身的现代主义神话,同时她也成了现代主义的叙述方式。

周文姬:罗萨琳·克劳斯的哲学艺术批评(上)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罗萨琳·克劳斯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出发,结合索绪尔语言学、符号学、精神分析等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进行哲学艺术批评。由上可知,对克劳斯来说,后现代主义的扩展空间隐含两个特征:单个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创作媒介。
1  2  3  4  5  6  7  8  9  10  


话题

“景观社会”在中国:新景观 新生态
2017年,艺术在中国多个乡村城镇落地开花。艺术、资本正以相当速度改变着传统村落、城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直接或间接重塑着中国当下的“景观社会”。有人消极地认为艺术等外力正加速原生态景观的消退,也有人认为新的景观生态正在被创造,你怎么看?